中醫專家內外兼治大幅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治愈率
上海11月20日電(陳靜 陳霞瓊 肖鑫)漿細胞性乳腺炎,是一種非細菌性乳腺炎癥,因其臨床病因尚不明確,容易誤診和漏診,而失治誤治或累及整個乳房。
“顧氏外科”第六代傳人、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陶穎娜20日告訴記者,通過漿乳方內治,金黃膏(散)、青黛膏(散)外敷清熱消腫,結合多點小切口手術等外治法,可在最大程度保護乳腺組織,不影響乳腺外觀的前提下,大幅提升了治愈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成功率。
這位中醫專家告訴記者,在其團隊治療的1千余例患者中,治愈率達99.7%,復發率為3.27%。這一數據高于國內文獻已經報道的治愈率55.5%—72%。其團隊研發的漿乳方,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。
陶穎娜對記者說,漿細胞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種,是一類特殊乳腺炎性疾病。該病的病因、發病機制尚不明確,目前以抗生素、激素等藥物治療為主,但療效不佳,容易復發。外科治療方面,以乳腺單純切除為主,但單側乳腺切除創傷大,影響哺乳及身心健康。
這位專家告訴記者,大部分患者有先天乳頭凹陷,多因乳暈部腫塊前來就診。腫塊化膿潰破后,膿中夾有脂質樣物質,易反復發作,形成竇道,經久難愈。該病對乳房形態損傷嚴重,且往往需要與乳癌相鑒別,失治誤治可累及整個乳房,可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。
陶穎娜接受采訪時給記者分享了一個病例。今年6月初,吳女士孕程剛過半,突發雙乳紅腫,白細胞等感染指標也急劇上升,疼痛難忍。到陶穎娜處就診時,吳女士的乳腺已增大至原來的3倍,紅腫熱痛。她輾轉多家醫院,均因妊娠狀態、疾病復雜,被醫生告知無治療藥物。
陶穎娜診斷吳女士罹患為“漿細胞性乳腺炎”,選用中藥“五味消毒飲”口服及外敷金黃散治療。治療一周后,吳女士雙乳紅腫已消退2/3;兩周后,紅腫消退如孕前。陶穎娜說,五味消毒飲出自清·《醫宗金鑒》卷七十二·疔瘡,由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天葵子五味藥物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金黃散出自明·陳實功《外科正宗》,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團隊成員查閱藥典及國內外文獻明確該方藥孕期可安全使用。
今年十月,吳女士產后再次出現乳房紅腫熱痛,乳汁排出不暢。陶穎娜予以“漿乳方”內服疏肝清胃,散結消腫,外敷金黃散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治療兩周后,吳女士雙乳紅腫消退。(完)